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和全面建成小康战略目标的聚焦实现,大家对体育场馆的需求愈发旺盛。用地指标将对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起到积极的规范和促进作用。《指标》的发布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,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,加快推进体育场馆建设的实践,对科学规范、积极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,更好地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提供了依据。
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司长郑凌志介绍,《指标》明确提出,城市公共体育场馆建设要兼顾满足公众体育和健身休闲需求、开放公共绿化空间、促进场馆地上地下空间复合利用;要压缩地面停车场用地,除保证赛事需要外,各类社会车辆停放应当以利用地下空间为主,对利用地下空间建设社会公共停车场的,鼓励探索相应支持政策。
“2005年发布实施的《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》,对群众基础健身设施建设明确了相应用地规模标准,而2014年公布的《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》显示,城市公共体育场、体育馆、游泳馆的建设用地标准尚属空白且需求迫切,亟须制定。”郑凌志表示,《指标》与《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》相互衔接,相互补充完善,将为形成中国层面较为完整的体育领域用地标准体系奠定基础。
下一步,我们将结合民众对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和建设体育强国发展的目标,按照国土部的统一要求,陆续开展其他场馆设施用地指标的编制工作。相信通过加强对公共体育场馆用地指标的编制和贯彻执行,必将对指导我国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,为开展全民健身运动、实现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伟大目标提供更加有力的政策保障。”